本质安全提升丨智能化建设助力非煤矿山治本攻坚
安徽马钢张庄矿业智慧指挥中心场景
安徽海螺集团箬帽山矿配备无人驾驶矿车运输
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安徽海螺集团箬帽山矿区内,14辆大型矿车往来穿梭,装料、运输、卸料……这样的操作秩序井然,昼夜不停。然而,这些装载量最高达100吨的矿车,并非由司机驾驶,而是采用智能化管理,根据预先设定的路径,利用车身感知装置,实现装料、运输、卸料等全过程无人作业。这是安徽省建设的全国首个石灰石露天矿山无人驾驶运输项目。
安徽省霍邱县曾因矿山数量多、安全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在2021年被列入全国非煤矿山重点县。安徽省将该县作为试点,推广开展智能化建设,彻底改变非煤矿山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大幅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推动该县在2023年“摘帽”。
这是安徽省推进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场景和缩影。近年来,安徽将智能化建设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围绕“减人、提效、增安”目标,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落实落细,大力提升非煤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打通路径,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的安徽,有非煤矿山797座,其中地下矿山276座、露天矿山419座、尾矿库102座,矿产资源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全省非煤矿山一度面临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水平低、事故起数高等难题。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处四级调研员何洪瑞告诉记者,矿山数量多,相应的安全生产压力也大。在确定非煤矿山治本攻坚路径时,安徽审时度势,集中精力推动智能化建设。
围绕设计完善顶层方案,安徽组织开展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研究,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技术创新等方式,配套出台省级政策文件和保障措施。该省制定《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省政府印发《加强矿山全生命周期管理若干措施》,明确17家省直单位的相应职责。
同时,安徽省明确,对按智能化建设的新建矿井,优先审批;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争取中央预算内各项资金向智能化矿山项目倾斜,带动省市县和矿山企业配套资金开展智能化建设。在政策引领之下,2022年以来,该省累计实施中央预算内智能化建设项目142个,吸引各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6亿元。
针对智能化建设中遇到的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该省指导安徽海螺集团成立自主研发团队,攻克无人驾驶算法,实现矿车完全自主地倒车入位、空载上坡、精准停靠等;帮扶马钢集团公司姑山矿业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冬瓜山铜矿等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数个创新项目入选矿山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国家推广目录……
做好示范,促进企业效率、安全水平双提升
有了政策引领、资金保障、先进适用技术支撑,安徽通过组织试点引领,稳步推动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处四级调研员刘景福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安徽在各地选择8座非煤矿山开展智能化试点工作,打造示范企业,已带动86座非煤矿山主动开展智能化建设。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开展专家会诊和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矿山智能化建设方案、解决难题;同时选取10个可复制的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广,切实提升更多的非煤矿山企业推进智能化建设的意愿。
日前,在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向记者展示全省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该省102座尾矿库基础信息、三维模型、现场画面等尽收眼底,各项监测参数实时呈现。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应急管理厅于2021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3D建模等信息化技术,全面掌握尾矿库基础底数和重大安全风险的实时状态,实现尾矿库监测远程化、预警智能化、数据实时化、风险可溯化。
今年初,该省13座现状边坡高度150米及以上正常生产建设的露天矿山已全部建成边坡监测系统,并完成联网,发挥着风险监控、预警提示的作用。同时,该省正常生产的13座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地下矿山全部完成排水系统自动化改造。
智能化建设的推进实施,实现了矿山企业提质增效和本质安全水平的双提升。该省目前累计投入智能化设备300多台套,减员1200多人,2023年非煤矿山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0%、62.5%,均首次降至个位数。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冬瓜山铜矿原是一座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矿山企业,最大单班入井人数曾达1138人。在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的指导帮扶下,该矿进行智能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全流程的少人化或无人化生产,最大单班入井人数下降至660人,减员42%,甩掉了“千人矿井”的帽子,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围绕智能化建设,安徽省已制定出台《安徽省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明确引导大型矿山企业致力于整体智能化应用,建设推进多场景应用技术;明确中型矿山企业围绕局部智能化应用,以单系统自动化、固定场所和设施无人值守、远程控制为主;明确引导小型矿山以机械化替代为主,对具备条件的再推动开展单项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处处长许超表示,智能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千矿一面”,要坚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赋存条件、不同开采方法、不同规模井型的矿山,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把智能化建设作为推动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入推进。
稿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省应急管理宣教中心
审核:厅宣传教育处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