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六安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法治安徽网发布时间:2025-01-22 14:40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打印收藏

“这效率杠杠的!”

2024年3月,原告上海某制药公司在收到首笔款项后,立马用微信向霍山县法院承办法官表达了赞扬和感谢。

在办理一起标的额高达800余万元的合同纠纷案件中,考虑到原告公司在外地往返十分不便,且被告安徽某制药公司因生产经营困难,亟须解除保全措施,承办法官面对“两难”局面立即开展调解工作,多次耐心征询双方意向,最终达成符合双方利益的调解方案,约定被告公司分期支付拖欠款项。在首笔款项到账后,法院征得原告同意,当日便解除了对被告公司的全部保全措施。

近年来,六安法院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持续优化司法服务,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着力推动涉企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和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健全工作机制 涉企纠纷高效解

案件量居高不下,如何快速高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六安法院着力完善“速立速裁”工作机制,持续畅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优化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流程,依托“线上办”“一窗办”,做实有案必立,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推动涉企案件繁简分流,充分发挥速裁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审理优势,着力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化解效率。同时,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均成立了快审(速裁)团队,共配备38名员额法官、16名法官助理,高效办结事实清楚、争议不大、诉前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商事简案。2024年以来,快审团队共办理案件15574件,人均办理409.8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7.19天,让公平正义跑出“加速度”。金寨县法院涉企诉讼绿色通道,集案件咨询、诉前调解、立案审核于一体,引导企业选择以调解、和解等多种方式解决民商事纠纷,切实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促进涉企纠纷及时高效解决。

加快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加强诉前风险告知和诉前、诉中全流程调解工作,健全“法院+商会”“法院+公证”“法院+工会”“法院+金融”等协作机制,全市法院对接“总对总”合作单位调解组织达到70家,联动多方力量实质化解涉企纠纷。市中院与市总工会召开联席会议,签订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涉企劳动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裕安区法院与江淮公证处、江淮调解服务中心及11家商业银行签订金融纠纷社会综合治理框架协议,促进金融领域纠纷前端化解。叶集区法院持续发挥商调委作用,秉持“以和为贵”解纷理念,318件商事纠纷在对簿公堂前得以化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主动担当作为 服务发展添活力

在依法办理的基础上,兼顾涉企案件各方利益诉求,审慎运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市中院印发《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指引》,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嵌入立案、保全、审理、执行全过程,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开展经济影响评估的涉企案件数1041件,依法适用“活封活扣”455件,解除强制措施财产金额4.4亿元。同时,在执行工作中,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对于暂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企业,依法给予财产处置宽限期,努力促成执行和解,尽可能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切实防止“办理一个案件,搞垮一个企业”。舒城县法院成立执前督促团队,推广预罚款、预拘留等工作机制,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设立执行和解工作室,提升涉企执行案件办理质效。

不断加强破产审判领域府院联动,开展强制清算“府院联动”改革试点,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处置工作中的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经费保障、信用修复、税费清缴等系列问题,有效防范化解破产领域风险隐患,同时,建立全市法院“破产审判一体化”平台,优化破产案件审理流程,缩短案件办理时间。2024年以来,召开府院联动联席工作会议43次,解决破产案件中容缺登记、信用修复、税务清缴、消防验收等问题26个,共同推进六安市凯旋大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安徽林兰药业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等14件破产案件高效审结,实现资产变现1.28亿元。霍山县法院与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开发区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会商解决资产调查处置、招募投资人、行政审批等事宜,通过破产重整程序成功盘活一处资产5亿、烂尾十年的楼盘,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改善。

优化司法服务 亲清护企零距离

以九分落实的力度和韧劲,推动省委、市委战略决策落实落细。市中院出台服务保障“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意见,明确14项重点工作举措,清单式闭环式狠抓落实。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对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短板漏洞及时制发司法建议,推动政府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完善治理。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制发涉企司法建议10件,反馈率100%。

健全完善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市中院在微信公众号建立“法企互动”平台,第一时间聆听企业心声。常态化开展“院长走访企业、接访企业家”活动,两级法院院长带队走访企业159次,现场征求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直接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在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建立6家助企援法工作站。金安法院采取“驻点+预约”的办公模式,每周六由一名院领导带队,到工作站现场办公,全面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指引、法治宣传、纠纷化解等工作。霍邱县法院在霍邱经济开发区设立司法联络站,今年6月,该院与12家朗德鹅养殖及鹅肥肝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座谈,现场解决了5家企业提出的关于生产经营的法律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与市工商联密切联动,先后开展“援法护企”集中性普法活动12场,覆盖企业500多家,编印《企业常见法律风险100问》《六安法院“惠民暖企”典型案例》等普法宣传资料。依托30个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队,向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12次,帮助企业树牢依法经营意识,增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和维权能力。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