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 幸福“加码”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工信局发布时间:2024-12-10 11:49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打印收藏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自今年7月份以来,舒城县万佛湖镇白畈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以“无事”找书记为抓手,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好平台 民呼我应

“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首先要提升干部本领,打牢工作基础。”万佛湖镇党委书记舒贵朝介绍,自该县将白畈村列入试点以来,该镇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白畈村“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工作,明确“无事”找书记的含义、内容、目标,并将全村以包片区域为基础划分为4个网格,设网格长、网格员及网格协管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我们村特殊人群比较多,他们行动不便,也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有时候单靠网格员没办法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白畈村党支部书记查瑞锋介绍说,通过实际摸排为村内11户特殊人群安装“一键呼叫器”,群众只需按下按键即可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

“自从家中安装了‘一键呼叫器’,我就多了一个稳稳的靠山。”71岁的黄顺余老人说。老人身患残疾,生活困难。今年10月,老人“一键呼叫”联系到村“两委”,反映家庭收入无着落,生活难以为继。村“两委”接到求助后,立即上门走访,了解具体情况,随后安排他到村委会公厕做保洁,解决了老人的就业和生存问题。

“我们村还与电信公司对接,在村里安装了16个视频摄像头,既能及时发现村里的问题,也能为化解群众纠纷提供事实依据。”查瑞锋表示,通过建立群众呼叫、书记必到,群众点单、党员服务的工作平台,白畈村真正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创新机制 破解难题

“他整修房屋,砍了我家的树,这个事没完。”

“我又不是故意的,再说几棵小树也不值多少钱,他为啥一直揪着我不放?”

今年9月份,村民郭登来与邻居胡科柱因为房屋修整一事发生争执,两人互不相让,闹到派出所也难以调解。村里了解情况后,将这件事交给了“老公亲”评理说事点的两位“老公亲”毛用才、尹守根进行调解。通过公心辨明是非、耐心倾听诉求、用心打开心结、细心化解纠纷,郭登来和胡科柱于10月15日真正达成和解,私下再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而争吵。这起矛盾的成功化解,为全村树立了榜样,许多潜在纠纷从此化解于无形。

在“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白畈村聚焦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探索设立“老公亲”评理说事点。选聘2名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的老党员、老队长作为“老公亲”调解员,建立一套“老公亲”调解机制,通过“民事民说”方式进行矛盾纠纷调解,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截至目前,“老公亲”评理说事点已累计调处矛盾纠纷5件。

“调解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既不能偏袒这一方,也不能偏信那一方,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尊重事实,秉公办事。只有让老百姓看到我们‘老公亲’确实是讲原则、讲公道的,他们才会信服。”毛用才说,做群众工作不能搞表面文章,而要沉下心来,一件一件地替群众排忧解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党员先行 率先垂范

走进白畈村村民委员会办事大厅,一块写着白畈村党支部党员“一件好事”完成情况的公示栏十分醒目,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位党员每个季度的好事完成情况。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