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亩均论英雄 安徽出实招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安徽经济网发布时间:2024-10-31 09:33
字号:下载我要纠错打印收藏

近年来,安徽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谋划实施了一批具备工信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举措,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亩均论英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自这一改革启动以来,安徽坚持顶层设计、试点示范、协同创新,以县区为单位开展分类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ABCD四档企业分类施策,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化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精准化服务”的鲜明改革路径,改革管理创新成果获中国管理科学奖促进奖,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减负办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走进位于安庆经开区的安庆雅德帝伯活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仅有一名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据了解,2020年以来,该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数智化,生产效率变得越来越高效、智能。2023年,该公司亩均营收达1107万元,亩均税收达85万元。在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度“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录用名单中,该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度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名单。

变“亩均效益指挥棒”为“企业升级接力棒”,安庆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是我省这项改革的鲜活案例之一。

在安徽,“亩均论英雄”改革,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正向激励机制,也是一项反向倒逼机制。这其中起到指挥棒作用的,正是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有助于政府精准施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改革实践中,安徽通过健全全方位评价体系,开展科学评价。出台实施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意见,统一指标体系,分区域、分行业开展评价分析工作。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营收分别为23.2万元、456万元,相比改革之初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我省优势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信息行业、汽车制造业亩均税收分别为49.8万元、35.2万元、30.2万元。

在科学评价过程中,安徽构建了以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为核心指标,同时涵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能耗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考虑了经济效益,还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在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县域经济考核、制造业发展考核中增设亩均指标。健全以亩均效益为重要考量的产业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扩区、调区、升级的重要依据。

实施差别化政策途径  形成协同化推进机制

“亩均论英雄”改革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其他改革措施协同推进。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安徽注重加强与其它改革的联动,通过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形成协同推进机制,成功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为做好亩均效益评价“后半篇文章”,安徽在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基础上,依法依规差别化配置财政、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产业链集聚,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效益提升,助力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高效利用存量资源,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整治低效土地,是安徽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牵引、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的一个侧面。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安徽积极实施“标准地”改革和加强要素市场建设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为发挥“亩均效益”评价导向作用,优化财政、金融、土地等要素配置,安徽在全国首创“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还有助于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发放“亩均英雄贷”9809笔2178.6亿元。

为加强改革联动,安徽实施制造业亩均效益提升行动,通过数字赋能、技改增效、品质提升等路径,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加强改革与全省产业园区提质扩量增效联动实施,联合发改、科技、商务等部门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联合省委党校在全国党校系统创新开设“亩均效益改革”案例教学课程,不断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层面推深做实‘亩均论英雄’改革,科学制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加强调度、细化举措,以更大决心和力度纵深推进改革,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省工信厅副厅长罗文杉表示。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