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张云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六安白酒产业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对该建议认真研阅。现结合实际答复如下:
一、我市白酒产业现状
六安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坐落于全国有名的“江淮美酒带”上,通过发挥大别山生态优势和优质丰富水资源优势,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底蕴深厚,以“迎驾”、“临水玉泉”为代表的白酒品牌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家,分别为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临水酒业有限公司。2021年2家企业共实现产值50.3亿元、同比增长42.4%,占全省规上白酒产业产值近1/5;实现利润总额17.92亿元、入库税金7.3亿元。近年来,我市白酒企业致力于结构调整、品质升级、品牌培育,整体发展稳健、势头良好。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5年5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迎驾、临水分别收录安徽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迎驾酒、临水酒、金寨小吊酒传统酿造技艺纳入非遗传承保护体系;迎驾贡酒获批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被誉为“生态环境最美的酒厂”。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我市处于酿酒的优质地带,且拥有丰富的粮食资源和水资源,具备发展白酒产业的优势条件。但目前全市规上白酒企业仅2家,其余酒企均规模较小、未成气候。二是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我市“迎驾”、“临水玉泉”在省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与省内的“古井”,省外的“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等知名酒企品牌相比差距较大。三是酒文化挖掘力度不足。我市酒企对本地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未充分挖掘,白酒文化软实力未提升发挥。白酒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白酒+文创、白酒+旅游等融合产业发展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引导酒企加快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设备投入,加快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加大制曲、酿酒、储存、包装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创建智能工厂。加快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数字感知技术应用,对产品生产、仓储、分销、物流运输、市场监察等环节数字跟踪溯源,提高企业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等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充分利用制造强省、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专项资金等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资金奖补,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
二是强化酒企品牌创建宣传。充分挖掘我市白酒品牌底蕴,量身定做品牌推广策略。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政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奖项。引导企业开发品质特点突出的产品,抢占高端白酒市场,拉升白酒档次。举办全市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支持酒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每年定期组织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积极动员企业参加“精品安徽”央视宣传、世界制造业大会、各类行业展销会等活动,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
三是规范白酒行业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酒业市场秩序,建立完善流通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白酒专项维权活动,加大白酒市场抽检频次和力度,对白酒质量安全实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对无证白酒酿造小作坊一律予以关停。督促白酒企业建立完善产品追溯机制,坚决依法打击制假贩假、假冒伪劣行为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酒类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证照不全、无效和无证非法生产、销售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依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查处对商标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四是推动白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六安酒文化,梳理酒文化传承脉络和技艺特点,推动我市迎驾、临水、金寨小吊酒传统酿造技艺申遗,并通过六安非遗直播间、非遗购物节等平台,对六安酒文化进行宣传传播。支持酒文化景区建设,推动迎驾工业旅游景区建设,打造酒文化中心、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体验馆,目前被评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充分挖掘“临水”酒历史文化底蕴,加快打造临水“千年酒乡”品牌,每年举办临水古镇文化旅游节活动。加快临水玉泉工业园项目建设,打造成为集生产、生态、文化为一体,融酿造、储藏、展示、观光、体验、社交等多功能的酒文化主题园区。
最后,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请继续关注全市白酒产业发展,为促进我们的工作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献良策。
专此答复。
办复类别:B类
联系电话:0564-3370996。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