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落实市政府2025年重点工作第二季度完成情况
六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落实市政府2025年重点工作第二季度完成情况 | |||||
序号 | 重点工作 | 牵头责任单位 | 责任领导 | 责任科室 | 完成情况 |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 市工信局 | 刘玮炜 | 运行科 | 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居全省第10位;截至7月9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月份当月上报增速7.8%,1-6月累计增速7.7%。 存在问题:一是重点县区贡献不足。1-5月,霍山县、叶集区、霍邱县3个县区以占全市36.8%的体量,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0.4%。二是部分传统行业下行。龙头企业迎驾贡酒销售不旺、库存饱和,6月份当月产值同比下降5.1%,上半年累计产值同比下降6%。受粗钢产量压减政策影响,钢铁行业产量受限,六钢和金安不锈钢全年压减产量超37万吨,5-6月两户企业产值同比下降15.5%。 下一步工作:一是努力挖潜。参与建设长三角大飞机先进制造业集群,保持对接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加大产需对接。坚持以百强企业为抓手,对重点产业、行业开展帮扶,鼓励企业多排产、多生产。二是缩窄企业负增长面。市县联动,以霍邱县、金寨县、裕安区、市开发区等负增长面较大的县区为重点,对负增长企业加强走访,深入分析负增长原因,及时跟踪帮扶,协调解决困难诉求,缩窄企业负增长面。三是加快入规进度。紧盯计划年内入规的28户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推动原计划三季度入规的19户企业,尽量提前入规,争取贡献拉动力。四是做好迎峰度夏工作。积极配合发改和供电部门精细、精准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稳定工业经济运行。 |
2 | 聚焦采矿冶金、食品健康、建材家居等领域,支持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实施设备更新项目150个,技改投资增长10%。 | 市工信局 | 杨宏 | 项目科 | 加大政策宣贯力度。采取政策集中宣贯与“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企业加快实施设备更新,谋划项目争取国债资金,今年,全市16个项目通过国家部委审核,预计获得奖补资金超1亿元;加强项目调度。建立全市规上企业技改项目库,每月调度项目建设情况,推动项目加快建设。1-5月,全市实施设备更新的项目87个,全市技改投资增速-2%。 |
3 | 大力打造工业精品矩阵,力争培育省级新产品5个以上、“三首”产品5个左右、工业精品2个。 | 市工信局 | 梅国成、项怡、唐明 | 科装科、电信科、产业科 | 1.做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供需对接,帮助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江汽集团和奇瑞汽车开展合作。目前已与江汽合作的有9家一级供应商和25家二级供应商,已与奇瑞合作的有1家一级供应商和20家二级及以下供应商。上半年在合肥举办了一次产需对接会(江汽集团和我市舒城、金安区企业参加)。邀请江汽集团来我市开发区现场考察企业,其中市开发区的孝伟干燥剂公司的样件已提供至江汽集团KD库作为供应商备选。 2.支持软件企业利用开源大模型技术(DeepSeek等)提升自身软件开发能力,鼓励我市伽马莱恩、兔子科技、金寨云计算等软件企业,开展首版次软件产品研发,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在制造业骨干企业的先试先用、逐步替代。 3.2025年无企业成功申报首批次新材料。 |
4 | 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新增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1家、示范项目5个。 | 市工信局 | 杨宏 | 项目科 | 坚持示范带动。邀请省数专委专家为我市企业和省级以上开发区进行辅导,完善资金申请报告和答辩PPT,今年,我市新增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2家、示范项目11个;强化要素支撑。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免费向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数字化诊断企业430家;优化转型生态。建立六安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源池,搭建服务商、通信运营商与工业企业对接平台,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截至一季度,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72.21%。 |
5 | 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 市工信局 | 梅国成、杨宏 | 项目科、科装科 | 1.加大政策争取力度。指导光储企业抢抓省级政策资金,马钢张庄矿20MW光伏发电项目获得2025年光储场景应用奖补资金。我市获得2025年省级光储激励600万元;加强行业监测。每月监测光储产业运行状况,1-5月,全市光伏电池组件产量0.57GW;光伏胶膜产量266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产量9.43GWh;储能系统1.85GWh;负极材料41吨。其中一季度,我市新型储能制造业营收总量(24.3亿元)、增速(117.3%)均居全省第3位。 2.抓好产业研究,编写《装备制造业重点行业和发展方向的建议》,明确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航空装备、电动自行车、机加工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储能等6个重点细分领域。做好高端装备制造“双招双引”调度。2025年1-5月,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增签约、开工、投产项68个,居全省第3名;总投资额204.398亿元,居全省第3名。 |
6 | 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30家。 | 市工信局 | 李挺 | 中小科 | 省工信厅尚未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工作,预计于本年度3季度末开展。我局提前谋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举办“皋企大讲堂”第2期专精特新企业专题培训活动,邀请省厅专家详细解读专精特新政策,并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要点进行辅导说明,现场有6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企业参加。完成2025年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审核工作,本批次共99户企业评价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辅导精卓光显申报2025年度专精特新企业聚才专项。推动智通新能源、悦道食品、垅铸尚工等企业进入省股权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培育。 |
7 | 积极打造铁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地。 | 市工信局 | 唐明 | 产业科 | 加大霍邱铁矿资源整体开发力度,推动范桥矿探矿权探矿权挂牌转让,5月12日金安矿业以9.2亿元竞得范桥铁矿探矿权。推动首矿大昌基于全流程管控的钢铁园区多维全息数字化平台项目、金张庄矿智慧矿山及无人采矿技改项目、吴集铁矿(南段)深部开拓及技改工程项目等35个技改项目加快建设,现已投产(部分投产)项目10个。1-5月,霍邱县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企业39家,实现产值105.4亿元。 |
8 | 支持金安区建设氢能产业特色园区,拓展氢燃料电池应用场景。 | 市工信局 | 梅国成 | 科装科 | 支持明天氢能围绕膜电极性能提升,开展膜电极制浆流程优化;围绕船舶项目,对船级社审核意见进行完善;制氢装备完成内部调试,即将委托第三方开展测试。鼓励中石化在明天氢能加氢站探索氨制氢,已完成项目备案。继续支持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应用,市公交公司拟采购搭载明天氢能燃料电池系统氢能公交车20辆,目前方案已报市交通局、市国资委;新增2辆氢能环卫车辆交付金安区福龙马环卫公司运营。 |
9 | 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加强区域协作,做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 市工信局 | 项怡 | 电信科 | 4月18日赴产业链下游器件制造企业汉盛光电,调研企业发展情况;4月23日,赴合肥全色光显调研氮化镓激光芯片下游应用企业需求;7月1日,赴格恩半导体开展现场调研,梳理格恩半导体技术水平、核心产品、应用领域和产业链发展情况,结合我市产业基础提出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下一步发展建议,形成《六安市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呈报分管市领导。7月4日,提请分管市领导召开六安市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加快发展座谈会,研究我市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上下游招引方向和产业布局,围绕“做大企业、做长链条”的工作思路,谋划十五五期间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发展规划。 |
10 | 加快玲珑轮胎、美臣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项目建设。 | 市工信局 | 梅国成 | 科装科 | 不断加强调度,推进项目建设。其中玲珑轮胎桩基础施工中,一期一标段生活区及配套工程施工单位已确定;美臣汽车零部件项目一期5栋厂房已建成,废水处理中心和综合服务大楼正在施工。 |
11 | 强化异动企业帮扶,持续推广制造业“订单贷”。 | 市工信局 | 李挺 | 中小科 |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订单贷”5.97亿元,惠及161户企业。下一步,我局将常态化摸排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加强与银行机构、担保公司沟通对接,持续推动“订单贷”扩面增量。 |
12 |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 | 市工信局 | 梅国成 | 节能科 | 2017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2025年国家级绿色工厂申报预计8月份启动,12月份公示结果。 |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