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工信局发布时间:2025-02-25 17:09
字号:

2024年,市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工业强市主战略,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业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居全省第7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7%、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增长19.6%、居全省第6位。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强化政治和思想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召开党组会议20、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8次,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安排科长微课7场。定期通报督办市领导批示件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办理市领导批示件30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业强市战略、民营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宣传,举办新闻发布会3场,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强化组织和制度建设。规范基本组织制度,提升组织生活质效,累计召开党员大会12次、支委会32次、专题党课8场,开展各类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40次。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接收1名预备党员、完成1名预备党员转正,表彰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组织科级干部年度述职,按季度开展平时考核,完成4名科级干部职务职级晋升、6名科级干部试用期满考核,推荐1名处级干部职级晋升和1名处级干部赴上海市挂职。修订印发24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邀请党校专家专题辅导,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用好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开展庭审旁听,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邀请驻局纪检监察组参与项目现场核查、大额资金支出比价遴选、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梳理廉政风险点88条、制定防控举措92条。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开展党员干部民间借贷、违规经商办企业和新形象工程专项清理。

二、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一)抓产业发展促集聚。起草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方案》2024年全市工业强市工作要点》等文件,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全市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4.5%,实现产值同比增长5.3%成功加入长三角大飞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内唯一,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达到2个、3个,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6位。

(二)抓主体培育稳运行。推进递次纳规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4户,总数达15262户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04户。加强运行监测,每月提请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调度推进重点工作3个县区入围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区,2个县区入选全省亩均效益领跑县区名单,1个经济开发区入选亩均效益领跑者。

(三)抓项目建设增后劲。实行项目投资分级调度,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市432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90.7亿元,超年度计划投资2.25个百分点。围绕智改数转网联主攻方向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市246家规上工业企业谋划实施设备更新项目275个、总投资119.2亿元,培育国家级5G工厂1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1户,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1个、示范项目7个。

(四)抓科技创新添动能。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奖补措施》,由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引导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揭榜2024年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攻关任务3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36%、较上年度提高0.1个百分点。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省级新产品4个、三首产品5个,其中2项获评国际先进水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五)抓区域融合强协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合六经济走廊聚集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83.2%,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92%。推进沪六产业对接,推动146家规上企业通过供应产品、代工生产等形式与上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达成订单金额71.8亿元。促成39户规上企业开展本地产销对接,达成订单36.1亿元,降低企业成本1260万元。

(六)抓企业服务优环境。提请市委在全市工业强市大会上表扬激励先进县区和优秀企业,强化重工强工导向。打造益企赋能服务企业品牌,争取企业国家、省工业领域政策资金1.77亿元,兑现市级工业发展政策奖补资金1247.0025万元。创新推广制造业订单贷累计发放贷款3.7亿元、惠及企业101,入选工信部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出台《六安市鼓励优秀企业家参加高端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累计举办各类企业家培训61场、3230人次。

三、坚决树牢底线思维,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一)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非煤矿山行业管理,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紧盯民爆行业重点场所和环节,压实民爆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全年开展非煤矿山现场检查35次、排查问题隐患110处,开展民爆行业隐患排查23次、排查隐患53条,均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完成整改。在全省非煤矿山、民爆行业安全管理工作考核中,我局均荣获优秀等次。

(二)推进法治建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举办法治专题讲座,开展宪法法律知识测试,组织线上线下廉政警示教育,推进宪法宣传周活动,推动法治机关建设走深走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关9名同志获得行政执法资格,全年开展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5次。

(三)防范和化解风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造假,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完成省委巡视反馈僵尸企业问题整改,累计盘活僵尸企业1095964.66亩。常态化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不断健全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全年办理各类投诉件40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连续六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

2023年度市委综合考核反馈2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并持续坚持。关于部分市管干部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问题:通过创新学习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定期通报重点工作任务办理情况,开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等理论培训,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关于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不够经常问题:围绕运行监测、项目建设、应收账款、数字化转型、企业融资等维度,开展解剖麻雀调研5次,剖析工作滞后、慢进、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围绕异动企业、安全生产、非公企业等工作,联合市直部门开展联动调研,累计走访企业738户,解决企业困难问题228个。围绕产需对接、人才培育、减负降本等方面,开展益企赋能全方位调研服务,开展政策宣讲9场、服务企业569家。

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工业稳增长还需持续发力,区域合作还需不断拓展,为企服务还需深入推进。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围绕工业强市主战略,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工业企业梯队,夯实工业园区主阵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推深做实智改数转网联,精准对接区域配套合作,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创优营商环境,为工业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