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2024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工信局发布时间:2024-07-01 15:02
字号: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今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居全省第7位。1-4月,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高于全省平均1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营收利润率6.7%,高于全省平均2.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我市荣获2023年度全省民营经济考核全省第4,金寨县入选2023年度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成效明显地区,霍山县入选2023年度全省发展民营经济成效明显地区,霍邱县入选2023年度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

一、2024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大会精神,召开全市工业强市大会,开展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考评,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方案》《2024年全市工业强市工作要点》《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2024年工作要点责任清单》,部署推进工业强市工作

(二)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铁基材料、食品健康、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出台《六安市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六安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累计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与芜湖市并列全省第2)、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与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并列全省第2加强产业链供需配套,截至5月底,全市已新促成23户规上企业开展本地产销对接。组织68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智能家电(居)等产业企业赴合肥开展产需对接,推动20家企业进入长安汽车供应商侯选库。持续开展规模工业企业递次纳规行动,1-5月,全市新入规企业153、居全省第5净增规上企业84户、居全省第5位,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484户。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5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4户、创新型中小企业314户。

(三)狠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建立项目投资分级调度机制,市级对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行梳理、直接调度,1-5月,全市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10个,年度计划投资216.2亿元、已完成投资108.3亿元。扎实推进规模工业企业老树发新芽工程,抢抓国家、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推动规模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1-5月,全市2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322个。

(四)加快数智赋能。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奖补措施》,安排资金4000万元,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三首产品培育,积极申报省2023年度三首产品奖补资金,今年以来,新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个、首批次新材料1个。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荐申报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2个、示范项目12个,计划对全市185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制定本地三品全国行活动清单,扩大我市“三品”影响。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荐6家企业申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五)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推动合六产业同城化发展1-5月,合六经济走廊累计聚集1234家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83.2%,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百分点,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99.2%。推进与上海加工制造业领域对口合作,1-5月,全市新引进上海方向加工制造业项目8个,落地建设项目26个,1-5月完成投资11.53亿元。组织企业参加上海五五购物节·皋品入沪六安周活动,达成签约2个。

(六)强化服务保障。定期召开市委民营企业家恳谈会“我和市长聊聊天”政企交流会,组织召开会议6场。持续开展企业家分类短训工程,全市工信系统累计举办培训261803人次。创新实施制造业企业订单贷,全市共初步审批订单贷”1.63亿元,涉及企业45户,惠及企业39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全市工业强市大会精神,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奋勇争先,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稳运行。一是抓经济强监测。强化重点指标分析调度,紧盯产值、用电、税收等支撑性指标变化,强化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形势研判,提高监测及时性。坚持规下工业运行监测机制,开展样本点营业收入监测,对规下工业企业开展筑基辅导,着力提高报数精准性。二是抓入规壮规模。坚持项目转化和成长培育双擎工作机制,对接落地工业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投产项目的入规进度,建立工业企业成长培育库。加大对新入规企业的关注和服务,助力企业尽早达产稳产。三是抓服务强保障。扎实开展异动企业帮扶工作,组建数据分析专班、建立异动企业分层包保服务机制,围绕要素保障难点、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等问题,协调解决用工、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困难,分类建立帮扶清单,细化帮扶举措,做好企业服务保障,促进企业稳产满产增产。

(二)育产业。一是推进融长入圈抢抓上海市对口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强与合肥市产需对接,深化与上海加工制造业领域对口合作,深度融入合肥市产业链供应链和长三角一体化。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抢抓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机遇,指导企业积极争取技术改造再贷款、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扶持政策,加快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项目清单,每月监测分析投资进度落后的项目,加快工作进度。三是做好双链循环。聚焦主导产业持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循环工作,跟踪重点产业链企业的原材料、产品需求和生产情况,动态更新本地产品清单,对企业需采购的同类大宗物资,市县两级共同在全省、全市范围内开展原材料和产成品供需对接,提升地产品就近配套率、使用率,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三)强赋能。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六安钢铁、迎驾集团建设省级专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裕安区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省级区域级重点平台。分批对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帮助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推广试用数字化转型软件服务包,今年计划推广1300家左右。二是强化数实融合基础。组织通信运营商加快5G通信基站建设,开展信号升格行动,重点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双千兆网络覆盖,扩大千兆城市规模。鼓励电信企业积极开拓5G创新应用、中小企业及商户专线接入、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政企信息化项目等业务,挖掘电信业务总量新增长点。

    (四)优服务。一是健全为企服务机制。落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坚持我和市长聊聊天工作机制,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益企赋能十大活动,持续打造惠企务实的服务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强订单贷宣传和对接,更好促进银行有效合作。二是实施企业家培训。紧盯企业迫切需要和实际需求,加强重点产业人才跨区域交流合作,按需按链、分类分级谋划开展产业论坛、专家讲座、参观行业标杆企业等活动。做好与上海对口合作人才交流培训项目,在上海市举办50家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和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