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A07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韩文峰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当前六安市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已收悉,我局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阅,认为您提出的意见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感谢您对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视和关心。对您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结合我市实际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着力强化落实惠企政策
一是支持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市财政累计兑现资金6.95亿元,涉及企业近1300余家。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专精特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企业研发创新及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引导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今年以来共争取并兑付省级制造强省和民营经济政策资金2071.6万元。二是支持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市财政累计兑现资金4.2亿元,涉及企业近3000余家。用于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点限上电子商务、省级农村电商发展、外资外贸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市场开拓培育等。三是发放汽车消费券。以汽车消费为主题,安排资金1400万元,开展六安市“皖美消费 乐享六安”汽车消费季活动,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激发居民消费欲望,提振汽车消费信心,推进消费市场快速恢复。截至目前共补贴车辆6889辆,补贴金额1353.65万元,带动汽车销售额12.28亿元,撬动比例达到1:91。
二、着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一是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2018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向市融资担保公司注入资本金亿元,使市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12.93亿元。市融资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职能,积极开展“4321”政银担、“税融通”等政策性担保业务,累计为全市227户企业提供融资担保760笔,担保总金额达到516956.25万元,为21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00万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少企业负担。二是探索建立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担保体系。落实市银保监局关于“健全涉农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指导意见,选择金寨县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信用主体贷款的风险补偿;选择以涉农加工业为支柱的叶集区开展探索,设立1000万元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配套特色产品“乡村振兴贷”,支持当地板材、林果等重点产业发展项目。
三、着力推进金融服务企业
持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20〕120号)《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银发〔2021〕176号)等文件精神,畅通货币政策传导,认真落实稳企业保就业各项工作部署,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着力推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持续改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在我市的落地生效,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LPR的监督管理,督促各银行运用LPR促进实际利率水平下行,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3年4月份全市小微企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81%、4.86%,同比分别下降0.27个、0.43个、个百分点。市银保监局持续督促银行逐户走访对接辖内符合相应条件的小微企业,精确了解小微企业金融需求,针对性创新“白鹅贷”“春茶贷”“石斛e贷”等54个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74.5亿元,支持2.7万户经营主体发展。
四、着力开展企业家培训
一是持续实施“企业家分类短训”工程。打造工业领军人才,2022年全市经信系统共开展企业家培训43场、培训3338人次,其中市局直接举办10场、培训1145人次,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培训对象,开展“从战略到运营—业务优化之道”、“2022健峰全国品质战略高峰会”等培训,帮助我市中小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的屏障,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此外2022年先后组织推荐我市30余名中小企业家参加“安徽省新徽商培训工程”“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发展”“全省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等专题培训班。今年以来,开展绿色低碳、法律知识、数字化转型、金融财税等培训11场,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1149人,拓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维,提高了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二是落实落细人才科创专班任务。坚持“人才+项目”模式,市县联动、部门协同,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基地。高频次组织重点产业经营管理人才600余人次,到上海交大、上海大众等高校和企业学习研修。
五、着力减免国有企业房租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若干政策,市国资委先后印发了《六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免收2022年2月至4月房屋租金的通知》(六国资函〔2022〕 9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国有企业免收2022年部分房屋租金工作的通知》(六国资函〔2022〕 12号),对承租国有企业经营性用房或产权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截至目前,全市减免承租户6591户、减免租金1.49亿元。
六、着力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以提高和改善服务质量为目标,着力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搭建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根据安徽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1+16+X”一体化建设要求,建设六安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三大板块,六大服务。目前平台已与安徽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市免申即享平台政策数据实现互联互通,累计发布各级政策4194条,其中:国家级政策2080条,省级政策1536条,市县两级政策576条,涉及金融、税收、财政奖补、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可实现政策精准推送、精准匹配功能。二是创建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8家,2022年各级示范平台开展培训、投融资、创业辅导、政策宣贯等各类对接活动近600场,服务中小企业近3000家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公共服务。三是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2家,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二。2022年,全市23家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累计入驻企业1913家,入驻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7亿元,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2.8亿元。
七、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一是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打造“鸿雁回归”综合服务平台,为人才求职、企业招才提供精准化、数字化服务,促进人才回乡、资本回流、项目回迁。截至目前,“鸿雁回归”平台汇集16-65周岁的人力资源总数372.4万人,就业创业人员总数为211.86万人,采集各类市场主体信息11.32万条,发布各类就业创业政策229条、岗位需求5.29万条。自2022年工程实施以来,新增返乡创业主体4620个,返乡就业创业人员6.3万余人。二是组织开展“送工进企”专项行动。精准摸排全市415家重点产业企业、新招商引资企业用工需求1.6万余人。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603场,求职达74.48万人次,为413家企业输送劳动者1.7万余人。目前,“送工进企”专项行动已由阶段性重点工作转为常态化工作。三是搭建博士后联合体引智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由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共同组建的博士后联合体。为企业转型发展搭建项目化招才引智平台。目前,共有54个项目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已柔性引进博士30名。四是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编制发布《重点产业企业名录库》《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在库企业1128家。自2021年“人才新政”实施以来,为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14850人,兑现企业人才补贴8081万元。五是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六安技师学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8个本地企业急需紧缺专业,2023年本地就业率达77.5%。遴选市内60多家企业1000余个岗位,供技工院校学生实习就业。与市内博微长安、应流航空等30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和新型学徒制培养,年均培养1100余名技能人才,为本地企业输送技能人才800余人。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推进信贷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模式,提升动产和权利融资比例,不断解决受长期困扰的小微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通过各类走访活动,拓宽企业问题收集渠道,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组织开展“人才+项目+资本”对接会、企业家交流会等,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引荐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小微企业发展,为助力全市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再献良策。
办理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564-3379386
六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