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经信局发布时间:2023-03-31 19:35
字号:

各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工委和管委,市直各单位:

现将《202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   

2023331日     

 

 

202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开发区创新升级、双招双引三位一体决定性工程,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实施十大行动,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增效。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

一、实施主导产业壮大行动

1.做强装备制造产业。以安徽应流集团、安徽星瑞齿轮传动、六安江淮电机、六安永达机械、安徽雷利智能科技等企业为重点,以六安高端装备制造基础零部件基地为重要载体,引入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的上下游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基地,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首位度。力争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500亿元。(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等按职责落实)

2.发展铁基钼基材料产业。以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安徽开发矿业、安徽马钢张庄矿业等企业为重点,加快球团、铁氧体永磁新材料、超级铁精粉、中厚板等项目建设,加强中高端钢材研发生产,促进铁基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力争铁基材料产业产值达300亿元(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加快推动金寨沙坪沟钼矿资源开发,扎实开展前期工作。(金寨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落实)

3.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以安徽精卓光显技术、安徽英力电子科技、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安徽格恩半导体、安徽省瀚海新材料、安徽金寨将军磁业、六安索伊电器制造等企业为重点,加快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培育壮大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电子结构件、半导体、智慧餐厨等产业。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等按职责落实)

4.做优食品健康产业。以安徽迎驾集团、安徽临水酒业、华润雪花啤酒(六安)、华润怡宝饮料(六安)等企业为重点,提升酒水饮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以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安徽夏星食品、快乐蜂食品(安徽)、必斐艾食品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预制食品产业,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以九仙尊霍山石斛、安徽省康美来大别山生物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别山山珍产业化步伐。力争食品健康产业产值达300亿元。(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5.升级新型建材产业。以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六安中财管道科技、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六安市东盾木业、六安市科凡智造家居用品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家居,推动新型建材产业提质增效。力争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市住建局、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6.延展新能源产业。以安徽金诚储能科技、安徽科大国创智慧能源、安徽飞拓新材料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以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金寨赛拉弗能源科技、安徽激智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吸引头部企业建设高转换率型光伏电池。以安徽明天氢能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开展关键零部件攻关,加快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以金寨春兴精工、安徽捷步工业、晖煌材料科技(安徽)、安徽至信科技等企业为重点,以智能网联为导向,推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提档升级。以安徽雅迪机车等企业为重点,打造低速电动车生产基地。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80亿元。(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7.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5项以上、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5项以上,集中攻克一批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二、实施工业项目积树成林提速扩量行动

8.加速签约项目落地。聚焦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招引力度,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项目占比,力争新签约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5个,其中10亿元以上40个、50亿元以上5个,力争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全年新签约项目中工业项目占比不低于75%(市投创中心等按职责落实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加速项目签约落地,力争落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投产50个以上,每个县区争取落地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推动总投资54.5亿元的中煤六安电厂、52亿元的玲珑轮胎、11亿元的先微半导体、10亿元的立中四通轻合金等项目加快落地(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等按职责落实

9.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根据项目投资总规模,探索设置建设周期要求,提高项目建设管理精细度。严格挂图督战,对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逐个制定进度图,任务细化分解到月,对照节点、到点交账,着力解决制约重点项目推进的卡点堵点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对未按期完成或推进不力的县区进行约谈。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金诚储能高端制造产业基地、79.5亿元的霍山抽水蓄能电站、75亿元的金寨县抽水蓄能电站、55亿元的碳索芯材钻石生产加工基地、50亿元的科大国创研发生产基地、23亿元的国科激光显示产业园、15亿元的中轩锂电、10.5亿元的卓越新材料、10亿元的雄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加快建设(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10.加快项目转化进度。提高项目入统率,重点跟踪项目建设进展,逐个项目制定入统计划,对逾期未入统的项目予以预警通报,限期完成入统工作,实现项目入统率超过90%。提高项目纳规率,重点跟踪项目投产后成长情况,逐个项目制定纳规计划,对逾期未纳规的项目予以预警通报,确保达到纳规条件后及时申报纳规,亿元以上项目纳规率超过50%。推动56亿元的飞拓新材料、20.2亿元的金竹生物、10.3亿元的万青竹材、10亿元的豪斯特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加快入规。提高资金到位率,重点跟踪项目完成投资进度,增强项目工程进度和投资额度匹配性(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三、实施工业企业老树发新干改造提升行动

11.加快技术改造。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持续优化工业存量,全年实施技改项目400个。推动马钢张庄矿业超级铁精粉、赛拉弗二期、应流航源叶片机匣、刚毅电子扩建、江淮电机技改、天通5G软磁新材料、南方水泥绿色智能化升级技改、中财管道四期等一批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12.实施数字化改造。制定六安市数字化转型诊断方案,通过羚羊等平台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咨询服务机构,从主导产业中选取200家以上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服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力争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4个,打造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标杆10个以上。坚持一区一业一样本,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整体数字化转型,争取建设1个数字化转型区域样本,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效率和协同水平。组织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交流和对接活动10次以上,推动企业上云”200家。依托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广应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引导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开展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13.实施智能化改造。分层级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质扩面,上以机器换人为抓手,引导工业企业加强智能装备(含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构建智能化数控单元。线上以数字化改造为支撑,聚焦单个或多个制造环节,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附加值高的行业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化车间。上以智能化改造为导向,支持骨干企业应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模式,建设智能工厂。全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台(套),建设省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个。(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14.实施绿色化改造。编制六安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等按职责落实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进工业节能,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加强园区企业节能审查,用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诊断成果,实施一企一策,挖掘节能潜力,能耗要素优先保障产出高、耗能低的高质量项目。(市发改委等按职责落实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企业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培育省市级绿色工厂10个,大力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引育行动

15.引育产业龙头。坚持培育+引进双轮驱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力、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开展产能合作、供需配套,打造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80户。通过贴息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突破380户、10亿元企业突破30(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16.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聚焦“5+1”主导产业,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强化主导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参与标准制定、注重知识产权、加强数字赋能。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左右,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左右。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建立完善选育、赋能、壮大机制,推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17.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更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发展需求,引导中小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化。组织企业参加创客中国安徽大赛等各类活动,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0户左右。推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促进小微企业园提档升级,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发展平台。力争全市小微企业园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以上、入驻小微企业达3000户以上,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户以上。(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五、实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行动

18.强化创新引领谋划并实施工业领域科技创新强化提升计划,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5%以上,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以上(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19.推动攀亲结缘依托六安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主导产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研发资源,采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的方式,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依托安徽博微长安电子、六安市海洋羽毛、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20.加快转化应用。按照有市场、用户认、急需用的理念,摸清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建立关键技术攻关指导目录,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争培育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三首产品5个左右。(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六、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21.夯实质量基础。加强制造全过程质量管理控制,打造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以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左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开展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培育一批制造业质量标杆,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和省政府质量奖。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全面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22.加快产品升级。支持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打造工业精品,力争培育省级新产品10个、安徽工业精品5个。引导工业企业加强工业设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户左右、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户左右(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23.推进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增省级三品示范企业2户以上,力争培育皖美品牌示范企业6户。(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落实全年组织2户以上企业参加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央视宣传,持续提升六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世界制造大会、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世界声博会、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会,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落实

七、实施降本增效行动

24.促进企业减负降本。开展大宗商品价格监测,畅通线上线下价格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查处大宗商品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行为。(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落实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力争全社会货运总量达到3亿吨。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发展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模式,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市发改委、市交通局等按职责落实提升六安站货运中心仓储周转能力,积极争取上海港、宁波港海船公司在六安站增设铁海联运货柜。(市商务局等按职责落实规范中介服务,全面实施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管理,规范环境检测、招标代理、政府采购代理、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收费,依法查处中介机构借助行政影响力强制或变相强制收费行为。(市营商办、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落实进一步减免涉企收费,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中小微企业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按90%收取,继续执行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现行收费标准80%收取,鼓励各通信运营商加大对中小企业上云资费优惠支持力度。(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市水利局、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大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治理力度,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对无分歧欠款发现一起清偿一起。(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25.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拓展评价范围,全面推开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继续发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营收排行榜。推广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对亩均效益A类企业给予纯信用贷款,对亩均英雄白名单企业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强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推进资源要素差别化、集约化配置。(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26.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推进企业管理提升,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雁阵计划,推动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上市挂牌,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实施企业家分类短训工程,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新徽商培训工程,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力度,全市开展企业家培训20场以上,培训企业家和企业高2000人次以上。(市经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落实

八、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

27.深度融入长三角。推深与上海对口合作,推动六安资源与上海企业、六安制造与上海研发、六安产品与上海市场、六安基地与上海总部精准对接,谋划一批对口合作示范引领项目,助推两市加工制造业和园区合作发展,重点围绕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全年新引进上海方向加工制造业项目4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争取百亿元项目1个;促成两市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项目15项以上。(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市工商联等按职责落实推动G60科创走廊示范效应向六安延伸,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力争全年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科技局等按职责落实推进与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加快六松现代产业园建设(市发改委等按职责落实

28.推动产业链接合肥。紧盯蔚来控股、合肥比亚迪汽车、大众汽车(安徽)、安徽江淮汽车集团等整车企业,持续推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重点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引一批体量大、质量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引导本地有意愿、有实力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领域转型,加快推进一批一级、二级配套企业加快融入合肥整车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市投创中心、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紧抓合肥“IC之都建设契机,围绕长鑫存储技术、合肥晶合集成电路、合肥通富微电子、合肥新汇成微电子等重点企业,着力布局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功率器件、引线框架、金属掩膜版等产业细分领域,谋划布局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壮大半导体下游终端应用产业。(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市发改委等按职责落实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启动建设合六市际合作园区,推深做实合霍现代产业园合作共建。(市发改委等按职责落实

29.做强园区平台。坚持三融合三为主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310”行动计划和开发区三年倍增计划,做强工业发展主平台,力争1-2个开发区进入全省前列,3-4个开发区进入全省前60名,8个开发区全部进入全省前100名。支持各开发区优化布局、分工协作、差异发展、整体提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打造1个首位产业,培育2-3个主导产业。发挥规划引领管控作用,促进连片集聚建设,预留移区扩区空间。适当提高新上工业项目容积率,严控单层厂房建设。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落实做大做强六安软件园,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一批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加快软件产业全链条培育,力争培育工业软件创新产品及示范应用企业2个。(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等按职责落实

九、实施工业稳增长行动

30.健全运行监测机制。树牢管行业要管运行理念,围绕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培育方向,强化行业宏观形势研判,开展对产业层次、规模、效益等比较分析。分行业建立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微企业监测点,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从面上分析向深度分析转变、从事后分析向超前研判转变。(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等按职责落实

31.健全纾困解难机制。坚持线上+线下收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和诉求,清单化、闭环式分办、督办。坚持01”机制,现场办公解决重点企业难点、堵点、困难和问题。持续推进困难企业诊断救治,开展困难企业预警和甄选,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做到精准帮扶、有效救治。(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深化僵尸企业处置,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加强法院、检察院、自然资源、税务、市场监管、担保公司等单位协调联动,加快推动存量资源出清。(市经信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融资担保公司等按职责落实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我和市长聊聊天面对面沟通活动,帮助企业排忧纾困。(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

十、实施服务保障提升行动

32.强化激励引导。开展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赶超发展激励机制评比,围绕扩量、提质、增效三类指标实施综合评价,激励各县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持续开展工业和民营经济考评、开发区综合评价、百强企业分行业排序、先进企业及重大和突出贡献企业家表彰,进一步浓厚重工强工氛围(市经信局、市工商联等按职责落实

33.优化企业服务。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联万企行动,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完善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分办、交办机制,提高企业诉求办理质效。(市营商办等按职责落实上线六安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融入安徽省“1+16+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皋质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提升涉企公共服务集成度和专业化能力,力争培育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以上,开展服务活动100场以上。(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落实完善产业链供需和要素对接机制,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消费品、软件、原材料等行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聚焦银企对接助融资、产学研对接送技术、人才对接促就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落实

34.加大要素保障。切实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向制造业倾斜,确保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等按职责落实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撬动银行资金、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市财政局、市产投公司、市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落实更新调整工业基准地价,合理确定工业用地出让起始价,改进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由出让为主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降低用地成本。(市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落实加大土地使用税征缴力度,加快清理处置工业闲置低效土地。(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落实推动铸造产能有序退出,加快落后铸造产能退出,严格新上项目把关,不断提高铸造产能利用效率。(市经信局等按职责落实强化企业服务用工保障,大力实施技工强市计划,扎实推进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深入开展三级三方服务千企活动,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着力保障企业人才需求。(市人社局等按职责落实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