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单品”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抓住国际和国内产业分工大趋势,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呈现出持续崛起、多点爆发之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小而美”的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一些县域传统产业有着百年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技艺也在与时俱进发展。太和县是全国最大的毛发原材料集散地、全国发制品四大基地之一,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省级示范区。太和县的发艺产业源于清朝时期,2006年开始着手打造现代化的发制品产业园,整合了各项政策和资源,改变了早期以经营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了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2024年,全县假发实现营收23.6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超20%。
类似的还有阜南县柳木产业,阜南县素以“中国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乡”而闻名全国。柳编文化在阜南县黄岗镇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承,凭借柳编产业的良好发展,2020—2023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10亿元镇”。2024年实现营收26.8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
潜山的刷子同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十四五”以来,源潭刷业迅猛发展,品种涵盖工业刷、环卫刷和民用刷,产品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华为、三星、京东方、楠思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提供配套,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到洗地机等清洁设备,形成“千个产品、万种型号”。2024年,共生产各式刷子2.5亿个,总营收超过10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接近50%。
“专而精”的特色产业迸发活力
一些县域虽然没有传统制造业的基因传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特色产业呈迅速崛起之势。上世纪80年代,羽毛球运动逐渐兴起,无为人把握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纷纷建厂加工羽毛、羽绒。目前,无为市羽毛球产业基地已集聚羽毛片、羽毛球生产及配套企业近百家,形成了以光明、蓝翔、奥宇和羽乐等龙头企业带动,链条延伸、规模发展的格局。2024年,无为生产羽毛片85吨(约70亿片),生产羽毛球约1800万打,中高档羽毛球销量占全国的1/3,占安徽省的50%。
同样享受时代发展红利的还有霍邱县。鹅肝与鱼子酱、松露一起,并称“世界三大珍馐”,随着鹅肝市场的不断扩大,红酒鹅肝、清酒鹅肝、樱桃鹅肝、冰淇淋鹅肝等越来越多的品种出现在餐桌上。霍邱县现有鹅肝生产企业140多家,年出栏朗德鹅500万只以上,生产鹅肝5000吨、鹅肉等副产品2.25万吨,年产值超2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约1/3,霍邱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
“大而强”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一些县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携手“大块头”。2021年7月,比亚迪工厂正式落户合肥长丰县下塘镇。伴随着工厂的开工、投产,龙头企业引发产业链“裂变”效应,长丰县汽车产业的发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2024年,全县新能源汽车产量95万辆,稳居全国县域第一,营收超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全国占有率17.2%。
凤阳县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样离不开强强联合。凤阳县光伏玻璃头部企业集聚,拥有2家国内光伏玻璃产能Top5企业,2024年,光伏玻璃产能约700万吨,接近全国1/4规模,成为全国重要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全年硅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43.3亿元。
随着建筑和家居行业的兴起,2020年起,具有全国最优质凹凸棒矿的明光市凹凸棒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矿山开采到原矿石初加工的产业集群。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集群产业规模只有42亿元。随后,明光市招引绿色涂料领军企业“三棵树”落户明光,并带动“嘉宝莉”等企业进驻集群,由此将涂料、乳液、助剂等涂料产业链引入集群,在龙头企业的加持下,集群营收快速实现翻番,2024年超100亿元。其中,凹凸棒增稠悬浮剂占据了国内40%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