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力支持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是加快高端化改造。抢抓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加强指导服务,邀请省工信厅技改处负责人作政策辅导,赴全市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宣贯,2024年,全市7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获得国债资金8027万元;2025年,22个项目通过省级审核并推荐至国家部委,申报国债资金2.2亿元。推广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企业的场景应用,建立服务商专家资源池,搭建服务商、通信运营商与工业企业对接平台,依托服务商的软件能力和通信运营商的算力资源,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转”项目,已对接“试点转”项目40个。“点线面”立体推进,“点”上以“机器换人”为抓手,引导工业企业加强智能装备规模化应用,构建智能化数控单元。“线”上以“数字化改造”为支撑,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面”上以“智能化改造”为导向,支持骨干企业应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模式。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超500台(套),累计培育市级数字化车间26家,省级数字化车间26家,累计培育市级智能工厂13家,省级智能工厂5家,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个,迎驾集团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二是加快智能化改造。积极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一企一策”制定企业转型方案,2023年完成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245家,2024年完成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185家,2025年计划完成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105家,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引导骨干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全流程、全场景、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引领“链式”转型,全市累计培育省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家,省级行业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强化示范引领,分类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开发园区数字化转型样板。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26个、居全省第5位,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5个、居全省第4位,累计已争取数字化转型政策资金1.49亿元。三是加快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体系。积极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夯实工业绿色发展底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户,省级绿色工厂16户,市级绿色工厂28户,打造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加快工业领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共创建国家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2家,全市累计已达5家。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金寨经济开发区工业固废企业间协同减量与高值高效利用模式入选国家级“无废园区”典型案例。